逆臣贼子的成语故事


逆臣贼子

拼音nì chén zéi zǐ

基本解释逆臣:叛乱之臣;贼子:忤逆之子。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。

出处《晋书 王导传》:“逆臣贼子,何世无之?岂意今者近出臣族!” 唐 陈子昂《请措刑科》:逆臣贼子,顿伏严诛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逆臣贼子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逆臣贼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空空荡荡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荡荡,冷冷清清。”
节用裕民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
付之一炬 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。”
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刘峰默不做声,顺着梯子下了几阶,又回身关好柜底板。”
杨柳依依
惜指失掌 《南史 阮佃夫传》:“佃夫拂衣出户,曰:‘惜指失掌邪?’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
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
土木形骸 《晋书 嵇康传》:“身长七尺八寸,美词气,有风仪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饰。”
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?”